對2025年7月份國家及地方氫能政策進行了梳理,共36條。其中,國家政策6條,地方政策30條。
2025年7月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6條
7月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發布的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中提到,探索氫電耦合開發利用模式。探索氫能、生物質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優化園區基礎設施規劃設計,系統推進電力、熱力、燃氣、氫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
在綠色金融支持方面,央行下發支持目錄,其中涉及氫能產業的有15項,分別是綠色船舶制造(不含造船廠建設)、工藝改進和流程優化、廢氣回收利用裝備制造、廢氣回收利用、生物質能利用裝備制造、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裝備制造、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及多能互補工程建設和運營、充電、換電和加氣等設施建設和運營、城鄉客運系統建設和運營、綠色民航、綠色船舶貿易、廢氣回收利用裝備貿易、生物質能利用裝備貿易、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裝備貿易。
在標準方面,國家能源局下達10項氫能標準,均要求完成年限在2027年。

2025年7月地方政策
地方政策:30條
涉及省市有:北京、云南、重慶、湖南、海南、山東、山東青島、四川、四川成都、湖北武漢、安徽宿州、陜西咸陽、浙江湖州、浙江嘉善縣、貴州六盤水、新疆昌吉州、貴州六枝特區、江西南昌、內蒙古察右中旗、廣東、廣東廣州、廣東坪山區、廣東佛山南海、廣東廣州市黃埔區、廣東德慶縣25個地方。
本月值得注意的是,在氫能產業規劃方面,廣東廣州、湖北武漢、貴州六盤水發布相關文件。
其中武漢市指出,力爭到2027年將武漢市打造成為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示范應用協同發展引領區,形成全國重要的氫能裝備中心、重要氫能樞紐城市。
同時,創建6個省級及以上氫能產業創新平臺,突破氫能產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5項,質子交換膜、膜電極、電解槽、電堆、液態儲氫、摻氫/氨燃燒等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6項以上國家示范產業標準和規范,氫燃料電池及汽車研發與應用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打造沿三環線、四環線加氫環線,全市建成加氫站20座。推動氫能在交通、工業、能源等多領域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突破2500輛。
六盤水市明確,鼓勵在市政環衛、冷鏈物流、綜合貨運等領域逐步推廣使用氫燃料電池車輛。對氫能車輛在六盤水市范圍內高速公路通行費用,按照發票面額10%予以補助,單車每年不超過0.5萬元;積極爭取省級對通過省內高速公路的氫能車輛減免通行費。
氫能補貼方面,佛山市南海區要求,2025年度,對于加氫價格符合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政策要求的加氫站,按18元/kg補貼單價標準上限給予運營企業加氫補貼。2025年度,為加快推動多種商業化場景應用,解決車輛加氫不便問題,對具有自營業務,同時符合相關安全技術規范并完成審批流程的自用撬裝式加氫裝置,按10元/kg補貼單價標準上限給予運營企業加氫補貼。
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以“揭榜掛帥”方式穩步推進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示范推廣工作,2025年分兩批次推廣1000輛氫燃料電池商用車。
在零碳方面,山東省發文稱,積極發展氫能,推進工業副產氫、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模式,探索綠氫、綠氨等未來能源應用方式,推進“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開發利用,建立“電、熱、冷、汽、氫”多能互補的能源供應系統,持續推進園區用能低碳化。探索風光+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在未來產業實施方案中指出,充分發揮四川省可再生能源和裝備制造優勢,推動氫能“制儲運用”一體化發展。開展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工業副產氫等成套設備研制,鼓勵加大研發投入,降低制氫成本。開展固態、深冷高壓、有機液體等儲運裝備研制,著力構建高可靠、低成本儲運體系。推動氫燃料電池、氫能重卡、氫能軌道交通等產品研發,加快商業化應用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