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以下簡稱“大安項目”)順利投產,并首創“綠氨規模、混合制氫規模、直流微網和固態儲氫”四項“全球之最”。在這背后,國氫科技“氫涌”萬標方級PEM電解水制氫裝備作為“混合電解水制氫”與“直流微網”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其卓越性能為全球綠色氫基能源產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尤為關鍵的是,“氫涌”PEM制氫裝備憑借其顯著優于傳統堿性制氫技術的三大核心優勢:
1、寬達10%-110%的負荷調節能力,可從容適應風光發電功率的大幅波動;
2、秒級動態響應速度,確保精準跟隨電網或微網指令實現瞬時功率調節;
3、分鐘級快速啟停能力,極大提升了系統操作的靈活性與響應效率。
這些先進特性使其完美匹配了項目對制氫系統的風光波動性消納與靈活運行的高要求,成為解鎖大安項目“全球之最”制氫密碼的核心技術支撐。
據項目運行數據顯示,“氫涌卓瀚 800”制氫裝備現場實測運行情況良好,出氫壓力達到1.7MPa,氫氣純度高達99.999%,直流電耗低于4.6kWh/Nm3,系統整體能耗<5kWh/Nm3,電流效率≥97.7%,各項參數遠優于堿性制氫系統。

突破——規模化場景應用
大安項目作為國內首個“萬標方級”PEM電解水制氫裝備規模化應用項目,國氫科技通過構建集群協同控制架構、電解槽集群控制、系統負荷分配策略,顯著提升了制氫系統整體效率,充分驗證了“氫涌”產品核心技術的先進性與大規模應用的可靠性。
智能集成控制。以國氫科技自研算法為核心,將系統啟停步序、負荷跟蹤、故障停機等操作協同聯動,實現多個電解槽對應一套后處理系統的整體智能運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20%;
秒級響應能力。構建萬標方設備秒級動態調節響應,負荷調節速率10%/s,可與多套系統智能投切,在復雜工況下靈活消納風光波動性電力。
耦合——包容化風光消納
在大安項目全力打造的“綠電-綠氫-綠氨”綠色發展模式下,“氫涌”產品憑借其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充分發揮響應迅速與負荷調節寬等優勢,與風光發電間歇性、波動性的高度匹配,成為了破解可再生能源制氫與合成氨動態用氫需求匹配難題的利器。
快速啟停。系統與風光發電側深度耦合,可高效率響應波動性電源,1分鐘內完成快速啟停,高度適配間歇性風光電力,實時滿足項目瞬時用氫需求;
超下限純化。直流微網自主純化系統突破傳統10%負荷下限限制,首次具備最低功率10%負荷以下連續運行條件,完美解決純化系統在低負荷10%以下和隨啟隨停的兼容難題;
寬負荷調節。系統運行狀態具備10%-110%負荷調節范圍,低負荷工況下可保持超低用電成本持續運行,超負荷工況下可完成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納。
硬核——自主化技術創新
8年技術深耕,國氫科技建立了覆蓋材料篩選、設計、工藝優化到系統驗證的完整研發體系,實現PEM制氫技術全鏈路國產化替代,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催化劑、膜電極、電解槽、集成設計等關鍵領域累計取得專利45項。
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劑。在國內首次實現規模化自主生產,大幅降低了綠色氫基能源項目制氫成本,對推動產業快速規模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高穩定大面積膜電極。掌握漿料分散、寬幅涂布等批量化制備技術及相關核心工藝,具備低電阻、高耐久等特性,并已實現穩定批量生產;
兆瓦級電解槽。以獨特的大面積流場結構全面提升傳質效率,通過引入應力調節機制實現應力均衡,可在1.7MPa高出氫壓力下保持長期穩定運行,具有卓越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各電解槽能耗偏差不超過3%;
系統集成設計。采用標準化接口與模塊化結構,顯著提升設備檢修便攜性與維護效率。大標方PEM制氫系統、新一代純化系統徹底顛覆傳統行業范式,創新性實現與離網制氫場景的高效兼容,實現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優與能效躍升。

大安項目的成功投運,不僅是“氫涌”系列產品在規模化應用場景中的完美驗證,更是國氫科技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全面達到產業化成熟度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