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匯對2025年6月份國家及地方氫能政策進行了梳理,共52條。其中,國家政策8條,地方政策44條。

2025年6月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8條
6月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能源領域氫能試點工作,試點形式分為項目試點和區域試點。區域試點由牽頭城市進行申報,覆蓋城市不超過3個,可統籌組織實施相關項目,覆蓋氫能“制儲輸用”多個試點方向。
試點方向包括11項分別是規模化制氫及一體化,先進柔性離網制氫,清潔低碳氫能綜合開發,規模化、長距離輸送,高密度、多元化儲存,煉油及煤制油氣綠色替代,氫氨燃料供電供能,氫儲能長時長效運行,能源領域綜合應用,氫能實證實驗平臺,氫能低碳轉型試點。
國家鐵路局發文稱,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動力源系統改造(以下簡稱動力源系統改造)是將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的化石燃料動力系統替換為“柴油機+動力蓄電池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等動力系統,具有更優的能效和排放水平。機車所有人應當加強動力電池的運用安全管理,按國家相關標準建設充電及氫燃料加注等地面配套設備,按國家相關規定回收處置動力電池。
工信部還發文表示,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工業副產氫、氫冶金、清潔低碳氫合成氨、甲醇、航空煤油等標準規范研制,完善水電解制氫、氫燃料電池和氫動力軌道交通等氫能裝備相關標準。


2025年6月地方政策
地方政策:44條
涉及省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青海、湖南、重慶、湖北、四川、海南、福建、福建廈門、河南、河南鄭州高新區、寧夏銀川、山西大同、山西陽泉、河北、河北石家莊高新區、浙江、浙江海寧、浙江嘉興、浙江浦江縣、浙江象山縣、浙江富陽區、浙江六橫、江蘇鹽城、廣東廣東中山、廣東廣州、山東濰坊、內蒙古、內蒙古通遼市、江西九江、陜西榆林34個地方。
本月值得注意的是,在氫能產業規劃方面,福建、福建廈門、四川、湖南、山東濰坊5個地方發布相關政策。
福建省明確,2025至2030年為起步發展期。培育1-3個百兆瓦級綠電制氫示范項目,建成1-3個氫基綠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各類型加氫站50座,在港口、園區或城區打造10條運營示范線,燃料電池汽車產量達到6000輛/年,實現氫能規模化商業應用。力爭形成3萬噸/年綠氫生產能力,10萬噸/年氫基綠色燃料生產能力,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年。2030至2035年為快速躍升期。形成10萬噸/年綠氫生產能力、100萬噸/年氫基綠色燃料生產能力,綠氫在福建省氫源中占比達到40%以上。
廈門市明確,到2027年,全市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300輛以上,初步建立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
四川省明確,到2027年,全省累計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超4000輛,打造1-2條氫能軌道交通示范線;有序推進制氫、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加氫站(含制氫加氫一體站)超40座,打造1-2個可再生能源制氫及輸運儲用產業鏈示范。
在低碳氫方面,河南省文件指出,大力發展氫碳耦合制綠色甲醇。推進綠色甲醇示范項目建設,提高碳轉化率和甲醇選擇性,嚴禁以綠色甲醇名義違規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煤制甲醇項目。
本月還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北京、河南鄭州高新區、河北、河北石家莊高新區、天津、四川、廣東、浙江9地啟動氫能試點申報工作。
浙江、內蒙古、北京、海南、四川5省根據國家能源局有關工作安排,組織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2025年度項目申報工作。
此外,在氫能補貼方面,浙江六橫指出,鼓勵開展清潔能源制氫、儲能、廠區氫能車輛應用等一體化示范場景應用,對企業發生設計研發、制氫設備、廠區氫能源車輛購置、租賃等費用給予3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補助。對六橫生產的氫能系統達到示范應用條件的,按生產銷售的氫燃料電池額定功率給予6000元/千瓦補助(此項補助年度累計金額不超過600萬元)。加大扶持氫能充裝主體,按氫能充裝主體全年累計車輛加氫量給予一定補助,全年累計不超過3萬kg的,按40元/kg給予補助,全年累計超過3萬kg的,超過部分按25元/kg給予補助。


